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对销售18K白金首饰问题定性处罚的请示》的批复

时间:2024-06-30 23:23:3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9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对销售18K白金首饰问题定性处罚的请示》的批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对销售18K白金首饰问题定性处罚的请示》的批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对销售18K白金首饰问题定性处罚的请示》(京工商文字〔1993〕137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局的处理意见。
此复



1993年9月29日

财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关于印发《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财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关于印发《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8年3月2日,财政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各石油管理(勘探)局:
为了加强油气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保证其合理和有效使用,财政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制定了《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储量有偿使用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储量有偿使用费的管理,确保油气勘探资金优化合理使用,保持油气资源接替的良性循环,促进石油工业的稳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依据原石油工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关于调整国内平价、高价原油出厂价格和实行石油及天然气储量有偿使用办法的通知》(〔88〕油财字第102号文)规定,从1988年1月1日起,按照原油天然气产量定额提取,计入油气生产成本,用于油气资源勘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的提取标准由财政部核定。原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按原油产量每吨提取80元(其中: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吐哈、塔里木每吨提取100元);天然气储量有偿使用费按产量每千立方米提取40元。如需对储量有偿使用费提取标准进行调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报经财政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各油气田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的储量有偿使用费,应于次月全额上交总公司,由总公司集中安排使用。为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可根据企业年度预算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分别采取转帐上交下拨或差额上交、差额补贴等办法。具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根据各油气田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五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按照“取之于企业,用之于勘探”的原则,全部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所属地质勘探和油气田企业。其具体使用范围是:
1.以油气勘探前期准备为主的区域勘探项目;
2.以发现各类圈闭,提交预测和控制储量为主的预探项目;
3.已经提交预测储量或控制储量,以提交油气探明储量为主的评价勘探项目;
4.在已开发油田内或周边的新区块、新层系进行滚动勘探项目;
5.为了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对未动用储量进行技术和作业措施,以达到开发的未动用储量评价项目;
6.总公司确定的科学探索井、替代国际勘探新技术的勘探科技工程及综合研究等项目;
7.为提高勘探工作技术含量而购置的关键大型勘探设备以及支持勘探装备国产化的研制、开发费用;
8.具有大型成套资料处理、解释系统的勘探计算机工程项目;
9.勘探后勤支持项目;
10.国外勘探及其他勘探项目。
第六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必须用于上述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七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应制定储量有偿使用费的计提和使用年度预算,商财政部同意后下达各油气田企业执行。各油气田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收支预算,按照规定的用途严格控制使用,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时,必须按预算管理的审批程序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审批。
第八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的使用项目,按总公司项目审批权限,由总公司和油气田企业分别审批立项后列入预算。重大勘探项目年度计划部署,要经过总公司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凡列入年度预算的勘探项目,要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
第九条 用储量有偿使用费购建完成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在增加固定资产时,同时将储量有偿使用费转为资本公积金,并在资本公积金项下单独反映。企业用储量有偿使用费进行的勘探项目,其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勘探费用和不出油的探井(包括出油探井无效井段)成本,作为储量有偿使用费(或地质费拨款)支出核销。
第十条 储量有偿使用费用于国外勘探开发项目,作为国家资本金投入。
第十一条 财政部负责对储量有偿使用费的收支预算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储量有偿使用费的年终决算随企业决算一起上报财政部。
第十二条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对勘探项目的执行和储量有偿使用费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对项目的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各单位要按规定对储量有偿使用费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地反映储量有偿使用费收支情况。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按照《关于违反财经纪律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务院国发〔1987〕58号)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兰州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

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


兰州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


(2001年11月9日)

第一条 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机械化施工水平,保证工程质量,保护城市环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运输、使用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预拌混凝土,是指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散装水泥在固定搅拌站集中搅拌,供给建设工程使用的混凝土。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市计划、规划、公安、交通、环保、税务、物价、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权限,配合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运输、使用的管理工作,并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推广应用给予扶持。
第五条 下列建设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国家、省和市列重点工程项目;
(二)大型公共工程项目;
(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八层以上的混凝土结构工程项目;
(四)混凝土使用量超过5000立方米或者一次使用量超过30立方米的工程项目。
第六条 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建设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可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因速凝等特殊要求,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无法满足其要求的;
(二)其他不宜使用预拌混凝土的。
第七条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不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和其他相关条件的,不得出售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立应当符合本市城市规划,合理布局,不得在城市建成区内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本办法公布前已在城市建成区内设置的混凝土搅拌站,应当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两年内迁出城市建成区。
第八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试验室,并按国家标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及时向使用单位提供有关技术资料,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 生产预拌混凝土,除特殊需要和受散装运输条件限制者外,应当使用散装水泥。
第十条 预拌混凝土的价格按照国家现行相关计价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预拌混凝土的供需双方,应当依法签订合同并严格履行。
第十二条 运送预拌混凝土的专用车辆(含泵车)需在城区通行的,应当凭公安交警部门核发的通行证,按规定的期限和路线行驶;除为必须连续浇注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运送预拌混凝土的车辆外,应当避开上、下班车辆通行高峰期;停放车辆不得影响交通。
公安交警部门应当按施工项目和工期及时核发预拌混凝土专用车辆通行证,通行证应当载明通行路线和通行期限。
第十三条 预拌混凝土专用车辆的驾驶人员,应当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不得影响交通、堵塞道路和随意停放车辆。
对运送预拌混凝土的专用车辆在运送途中发生违章但未造成重大事故的,公安交通警察应当迅速作出处理后予以放行;对当场不能作出处理的,应当在记录违章情况并告知接受处理的时间和地点后予以放行。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擅自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
(二)不具备国家规定资质出售预拌混凝土的;
(三)在城市建成区内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的;
(四)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的;
(五)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建立试验室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的。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环保、公安、工商等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建设、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预拌混凝土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红古区应当依据国家散装水泥发展“十五”规划,积极推行建设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技术,并参照本办法对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运输、使用实施管理;到2004年3月1日,实现城市建成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的目标。
第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