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时间:2024-06-16 05:24: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1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提高纺织机械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
为配合纺织压锭,调整纺机生产结构,鼓励我国的纺机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将纺织机械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本通知所列纺机出口企业(具体名单详见附件二)自营(委托)出口的纺织机械,一律按17%的退税率办理退税。
本通知所述的纺机是指棉纺织机械、印染机械及整理、轧光等其他纺织机械的总称。按照现行海关进出口税则分类,纺机共包括67个税号,纺机具体税号及名称详见《纺织机械税号清单》(附件一)。
二、本通知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具体执行日期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联)”上注明的海关离境日期为准〕。对1998年1月1日至本通知文到之日前,本通知所列纺机出口企业自营(委托)出口的纺织机械,除已办妥退税手续的不作调整外,一律按本通知规定的
出口退税率执行。
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纺织机械税号清单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201000 |织物轧光机 |
|------------|------------------------|
| 84435911 |圆网印花机 |
|------------|------------------------|
| 84435912 |平网印花机 |
|------------|------------------------|
| 84440010 |合成纤维长丝纺丝机 |
|------------|------------------------|
| 84440020 |合成纤维短丝纺丝机 |
|------------|------------------------|
| 84440030 |人造纤维纺丝机 |
|------------|------------------------|
| 84440040 |化学纤维变形机 |
|------------|------------------------|
| 84440050 |化学纤维切断机 |
|------------|------------------------|
| 84440090 |其他化纤挤压、拉伸、变形或切割机器 |
|------------|------------------------|
| 84451100 |纺织纤维梳理机 |
|------------|------------------------|
| 84451200 |纺织纤维精梳机 |
|------------|------------------------|
| 84451300 |纺织纤维拉伸机或粗纱机 |
|------------|------------------------|

| 84451900 |纺织纤维的其他预处理机器 |
|------------|------------------------|
| 84452010 |棉细纱机 |
|------------|------------------------|
| 84452020 |气流纺纱机 |
|------------|------------------------|
| 84452090 |其他纺纱机 |
|------------|------------------------|
| 84453000 |并线机或加捻机 |
|------------|------------------------|
| 84454011 |自动络筒机 |
|------------|------------------------|
| 84454019 |其他络纱机 |
|------------|------------------------|
| 84454090 |其他络纱机(包括卷纬机)或摇纱机 |
|------------|------------------------|
| 84459000 |其他生产及处理纺织纱线的机器 |
|------------|------------------------|
| 84461000 |所织织物宽度≤30cm的织机 |
|------------|------------------------|
| 84462110 |>30cm宽的梭织动力地毯织机 |
|------------|------------------------|
| 84462190 |>30cm宽的其他梭织动力织机 |
---------------------------------------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462900 |>30cm宽的梭织非动力织机 |
|------------|------------------------|
| 84463020 |>30cm宽的剑杆织机 |
|------------|------------------------|
| 84463030 |>30cm宽的片梭织机 |
|------------|------------------------|
| 84463040 |>30cm宽的喷水织机 |
|------------|------------------------|
| 84463050 |>30cm宽的喷气织机 |
|------------|------------------------|
| 84463090 |>30cm宽的其他无梭织机 |
|------------|------------------------|
| 84471100 |圆筒直径≤165mm的圆型针织机 |
|------------|------------------------|
| 84471200 |圆筒直径>165mm的圆型针织机 |
|------------|------------------------|
| 84472010 |经编机 |
|------------|------------------------|
| 84472020 |其他平型针织机 |
|------------|------------------------|
| 84472030 |缝编机 |
|------------|------------------------|
| 84479011 |地毯织机 |
|------------|------------------------|
| 84479019 |其他簇绒机 |
|------------|------------------------|
| 84479020 |绣花机 |
|------------|------------------------|
| 84479090 |编号8447其他未列名机器 |
|------------|------------------------|

| 84481100 |多臂机或提花机 |
|------------|------------------------|
| 84481900 |编号8444至8447所列机器辅助机器 |
|------------|------------------------|
| 84482010 |喷丝头 |
|------------|------------------------|
| 84482090 |纤维挤压机等及辅助机器的零件 |
|------------|------------------------|
| 84483100 |钢丝针布 |
|------------|------------------------|
| 84483200 |纺织纤维预处理机器的零件、附件 |
|------------|------------------------|
| 84483310 |络筒锭 |
|------------|------------------------|
| 84483390 |其他锭子、锭壳、纺丝环、钢丝圈 |
|------------|------------------------|
| 84483910 |气流环 |
|------------|------------------------|
| 84483920 |电子清纱器 |
|------------|------------------------|
| 84483930 |空气捻接器 |
|------------|------------------------|
| 84483990 |编号8445所列机器的其他零、附件 |
---------------------------------------

---------------------------------------
| 税则号列 | 货 品 名 称 |
|------------|------------------------|
| 84484100 |梭子 |
|------------|------------------------|
| 84484200 |织机用筘,综丝及综框 |
|------------|------------------------|
| 84484900 |织机及其辅助机器用其他零、附件 |
|------------|------------------------|
| 84484910 |接、投梭箱 |
|------------|------------------------|
| 84484920 |引纬、送经装置 |
|------------|------------------------|
| 84484990 |织机及其辅助机器用其它零、附件 |
|------------|------------------------|

| 84485110 |针织机用28号以下的弹簧针 |
|------------|------------------------|
| 84485190 |沉降片、其他织针及成圈机件 |
|------------|------------------------|
| 84485900 |编号8447机器用的其他零件、附件 |
|------------|------------------------|
| 84490000 |成匹、成形的毡呢制造或整理机器 |
|------------|------------------------|
| 84512900 |松式烘干机 |
|------------|------------------------|
| 84513000 |熨烫机及挤压机(包括熔压机) |
|------------|------------------------|
| 84514000 |洗涤、漂白或染色机器 |
|------------|------------------------|
| 84515000 |织物的卷绕,退绕,折叠,剪切机器 |
|------------|------------------------|
| 84518000 |编号8451所列的其他未列名机器 |
|------------|------------------------|
| 84519000 |编号8451所列机器的零件 |
---------------------------------------

附件二:列名纺机出口企业名单

----------------------------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
| 1 |常德纺织机械厂 |
|------|-------------------|
| 2 |国营邯郸纺织机械厂 |
|------|-------------------|
| 3 |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 |
|------|-------------------|
| 4 |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5 |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 |
|------|-------------------|
| 6 |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
| 7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
| 8 |太平洋机电(集团)公司 |
|------|-------------------|
| 9 |南通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10 |苏州第二纺织机械厂 |
|------|-------------------|
| 11 |无锡宏源纺织机械制造集团公司 |
|------|-------------------|
| 12 |浙江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
|------|-------------------|

| 13 |浙江金鹰纺机有限公司 |
|------|-------------------|
| 14 |青岛胶南纺织机械厂 |
|------|-------------------|
| 15 |山东昌邑市纺织机械厂 |
|------|-------------------|
| 16 |湖北荆沙市纺织机械厂 |
|------|-------------------|
| 17 |湖北天鹤纺机集团公司 |
|------|-------------------|
| 18 |山东青岛允春机械公司 |
|------|-------------------|
| 19 |福建鸿翔机械有限公司 |
|------|-------------------|
| 20 |顺德市金德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
|------|-------------------|
| 21 |济南鲁思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
| 22 |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23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
| 24 |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 序 号 | 企 业 名 称 |
|------|-------------------|
| 25 |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 |
|------|-------------------|
| 26 |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27 |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 |
|------|-------------------|
| 28 |中国海外贸易公司 |
|------|-------------------|
| 29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 |
|------|-------------------|
| 30 |青岛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1 |天津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2 |湖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3 |山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4 |上海市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5 |河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6 |江苏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7 |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8 |山西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39 |河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 |
|------|-------------------|
| 40 |江苏省纺织工业对外贸易公司 |
----------------------------



1998年6月16日

大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法

山西省大同市政府


大同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法
大同市政府


(市政府常务会议1991年12月24日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生产,方便生活,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搞好城镇商业网点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商业部《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引深城乡商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业网点,系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永久性经营、有固定营业场所和相应面积,专门从事商业、金融、饮食、服务、修理等经营活动的门点和集贸市场。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商业网点的规划设计、资金筹集、建筑施工和使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财政贸易委员会是全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市计划、规划、土地、城建、银行、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审计、商业、供销和粮食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商业网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商业网点的建设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行业配套,美化市容,促进生产,方便生活”;“住宅与商业网点同时设计、同时拖工、同时使用”;“谁拆谁建,拆一建一”的原则。

第二章 规 划
第六条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分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七条 全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计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
根据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由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计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商业网点建设计划,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发展重点、区域布局、行业结构和规模结构等。
商业网点建设计划的内容包括:网点的建设性质、行业性质、投资规模、资金来源等。
第九条 新建工矿区、住宅区、车站、机场、旅游点和旧城区改造中的商业网点,必须实行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的原则。
第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商业繁华地区和主要街道,新建、改建临街楼房的一层应主要用作商业网点;现有临街非商业用房应逐步改造为商业网点。

第三章 建 设
第十一条 商业网点的建设,采取统建、配建、代建和自建等多种形式。
第十二条 商业网点建设的设计必须经济适用,新颖美观,符合不同行业不同网点的要求。
第十三条 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工矿区和新建居民住宅(含各类商品房住宅),不论投资来源如何,都应按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的7%,安排商业网点建设投资,以资金划拨或产权合同形式管理;
(二)地方财政安排的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以及为扶持微利性、服务性行业网点建设发展而安排的贴息、低息贷款;
(三)商业企业的利润留成、上缴的租赁费、大修理和折旧基金;
(四)银行贷款;
(五)其他符合规定的社会集资。
第十四条 以资金划拨形式管理,由建设单位开户银行将其建设项目总投资的7%拨入市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专户。建设单位持银行划拨手续,到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统筹手续后,有关部门方可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施工执照?
贰7裨蚩б胁挥杌Ω孟罟こ痰娜魏慰钕睢?
商业网点的建设资金应一次交清,跨年度续建项目按建设项目年度投资的7%交付。
第十五条 以产权合同形式管理,建设单位向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交规定标准的商业网点用房,双方须签订《商业网点建设项目合同书》和《商业网点产权移交合同书》,并按该商业网点建设投资的5%交纳保证金,经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商业网点建设资金统筹手续后,?
泄夭棵欧娇珊朔ⅰ督ㄉ韫こ坦婊砜芍ぁ泛汀督ㄉ枋┕ぶ凑铡罚山ㄉ璧ノ桓涸鹗┕ぁI桃低憬ㄉ柘钅靠⒐ぃ胁普骋仔姓鞴懿棵叛槭蘸细窈螅嘶贡Vそ稹?
第十六条 以自筹自建形式管理,建设单位须向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审查核准后,方可持批件办理有关建设施工手续。
第十七条 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主要用于经营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在布局上,优先解决新建居民区、城郊住宅区和改造旧城区的商业网点。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八条 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商业网点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负责实施我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法;
(三)对全市商业网点进行调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四)征收管理并统筹安排使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
(五)负责组织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发展商业网点,并负责全市商业网点新建、改建、拆迁以及关、停、并、转的预审工作;
(六)负责用商业网点建设资金建设的网点和居民住宅配建网点的使用分配和产权管理。
第十九条 商业网点建成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资后,将产权移交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安排使用。并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房产收费标准,对使用者实行有偿转让或租赁经营,其收入归入商业网点建设资金。
第二十条 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商业网点建设的拨款、贷款和货款贴息。专款专用,不得侵占、截留或挪用。
商业网点用房的维修,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二十一条 已办商业网点的停业、迁移或变更营业性质,须经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其他手续。
第二十二条 凡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合法商业网点,拆除单位向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批准后,方可拆除,并按照原性质、原规模,予以外建、迁建或按重置价格予以补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未交或少交商业网点建设资金擅自开工的,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停止施工,由开户银行将其应交资金和应交资金额10%的滞纳金拨入市商业网点建设资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拆除商业网点和临街新建楼房一层应作未作商业网点的,市规划管理部门除责其重建外,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改变商业网点用途,将商业网点转让、转卖或非法转租者,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恢复原貌,并处责任单位一千元罚款,处责任人二百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 商业网点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出未证件,秉公执法。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所在单位应追究其行政责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依法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和诉讼,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市财政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弄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91年12月24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政发〔2012〕24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逐步向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渗透,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为加大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全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结合《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电子商务以“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的特点,改变着传统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升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商务有益于开拓国内外市场。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的“商圈”概念,使交易和服务等经济活动像实体产品一样进行流通,有效扩大了市场空间。依托电子商务,生产商直接构建零售终端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大大缩减流通环节,进一步降低中间商、物流等交易成本,从而有力地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的流动,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制约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浙江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电子商务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子商务交易记录可长期保存,具有“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控制、责任可追究”的特点,是新时期实现市场有效监管和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源头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此外,电子商务在品牌培育、节能减排、创造就业、支持创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快构建电子商务产业体系
  (四)构建电子商务产业链。根据我省产业特色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巩固和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网络购物,不断拓展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逐步提高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度和市场辐射力,形成以网上交易活动为核心,技术、配送、支付、认证等支撑服务为外沿的重点突出、范围明晰、理念先进的电子商务产业链。
  (五)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强化政府在产业规划、政策引导、法规建设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作用,提升电子商务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推进电子商务与支撑体系同步协调发展,逐步突破物流配送、诚信机制、人才和资金短缺等制约。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在经营模式、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三、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公共平台
  (六)巩固发展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支持阿里巴巴等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向全国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逐步向境外延伸业务,巩固全球最大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地位。延伸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功能和内容,拓展业务范围。推进综合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我省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交易。
  (七)提升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提升发展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现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综合服务发展;进一步整合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重点在化工、纺织、医药、服装等领域培育一批集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确保我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
  (八)加快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现货交易,在煤炭、钢铁、塑料、化工、有色金属等领域建成一批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综合性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提升我省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
  四、加快发展网络零售业
  (九)稳步发展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扩大网络零售商品和服务种类,推动服装、家纺、电脑、家电、数码、家居、母婴用品、土特产等商品进行网上销售。支持淘宝网做强做大,巩固其全球最大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地位;培育一批新兴的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规范发展网络团购平台。
  (十)大力发展专业化网络零售业。在支持综合性网络零售企业发展的同时,发挥网络零售低成本快速覆盖全国市场的优势,重点支持建设销售特定商品或针对特定消费人群的专业化网络零售平台,做精做透网络零售业务,着力培育一批行业细分并辐射全国消费市场的网络零售企业。
  (十一)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网络零售业务。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等企业,依托原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和城市配送为一体的同城购物。结合农村流通实体网点建设,探索“网上看样、实体网点提货”的经营模式,推进农村市场网络零售业发展。鼓励日用消费品交易市场经营户依托第三方零售平台开展网上销售,推进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有机接轨。
  五、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
  (十二)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我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领先优势,鼓励我省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有条件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浙江专区”,对浙江企业集中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力较大的“浙江中小企业网上集聚区”。
  (十三)支持骨干企业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支持一批品牌效应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系列齐全的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全流程电子商务。
  (十四)鼓励生产企业直接开展网络零售。支持生产企业依托自身品牌,通过第三方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零售终端,有条件的可自建零售平台,开展网络零售、网上订货和洽谈签约等业务。支持专业化网络销售企业承接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业务,培育一批网络销售领域的总代理、总经销。
  (十五)支持发展境外网络销售。鼓励我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针对不同语言进行区域划分,加大境外电子商务市场拓展力度。加快跨境零售的报关结汇、境外配送等配套业务,鼓励我省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境外批发或零售,特别是采取自主品牌方式建设境外零售终端,提升我省产品在境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
  六、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应用范围
  (十六)鼓励数字产品开展网络交易。鼓励平面出版物和视频节目数字化,支持舞台剧目、音乐、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料等进行数字化转化、开发、下载和交易,规范发展网络游戏等文化服务,培育专业性文化产品交易平台。依托网络建立数字版权运营体系,探索“自助出版模式”,建设全省数字出版网上交易系统,在文化、出版等领域培育一批重点电子商务平台。
  (十七)鼓励服务产品开展网络交易。推进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加快发展网络融资、理财等网络金融中介业务;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物流、旅游、会计、法律、培训等服务领域应用;鼓励票务、房产、人才等中介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积极建设社区便民服务平台,鼓励政府采购、招投标、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开展网络业务。重点在物流、金融、旅游、教育、医疗、中介等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电子商务平台。
  七、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保障
  (十八)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基础通信设施、光纤宽带网和移动通信网、广电有线网络建设,推动“三网融合”,构建覆盖城乡、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带宽接入网。全面推进光纤到楼、入户、进村,实现政府机关和公共事业单位光纤网络全覆盖;推进已建居住区光纤到户改造,实现新建小区光纤宽带全覆盖;推进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宽带互联网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普及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和管理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
  (十九)培育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企业。有效整合基础电信运营、软件供应和系统集成等基础业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和软件运营(SaaS)等外包服务。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浙设立区域总部。
  (二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技术创新。加快发展云计算,建设云服务平台,完善云安全解决方案,推进海量存储、虚拟化和低功耗等云计算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广手机、掌上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支持电子商务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服务商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开展对接,提高移动电子商务覆盖面。
  (二十一)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整合现有工业、商业、仓储和运输等物流信息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发展快递物流,培育一批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运作高效的快递物流企业;引进一批浙商投资的快递物流和国际先进快递物流到我省设立总部。支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物流中心。支持城市社区建设网络购物快递投送场所,新建小区应将快递投送场所纳入规划。尽快构建覆盖全省地级市,并逐步向县级城市、城镇和农村延伸,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网络支付。鼓励银行拓展电子银行服务业务,强化在线支付功能;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发展电子票据、移动电话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推出适合电子商务特点的支付产品和服务。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大做强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市场。尽快建立由网上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渠道构成的综合支付体系,提供安全、高效的资金结算服务。
  (二十三)加强网络认证和安全建设。推进认证平台建设,完善电子认证基础设施,加快电子认证加密技术研究。加强信息安全防范,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完善数字认证、密钥管理、数字加密等安全服务功能。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评估机制,提高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响应、灾难备份、数据恢复、风险监控等能力。
  (二十四)加快电子商务人才培育。鼓励省内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专业,培养多层次电子商务人才。推进中小电子商务企业、配套服务商的中高级人才学历继续教育,鼓励举办电子商务高级研修班,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力度;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培训费用计入企业成本的比例,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农民和下岗工人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加大省外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支持引进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全电子商务人才成长促进机制。
  八、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带动工程
  (二十五)培育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结合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在电子商务各领域中选出一批基础扎实、成长性好的企业、平台和项目,集中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二十六)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支持各地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吸引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形成集商品贸易、平台建设、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多功能、多业态的电子商务园区。推动实体交易和网上交易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强化仓储、配送、采购等功能,发展一批以商品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开展省级重点电子商务园区认定,带动全省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二十七)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同时,综合考虑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大型平台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等要素,认定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通过区域示范,带动全省电子商务发展。
  九、加大对电子商务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八)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自2012年开始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及网络零售、平台提升等电子商务重点工程。对新引进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总部,依据其缴纳税收、吸纳就业和产业水平等情况,经省商务、发展改革、财政、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认定,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各地要结合实际落实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导向作用,切实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二十九)加大税收政策的支持。对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纳税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酌情减免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新入驻省重点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电子商务企业,自入驻之日起三年内,纳税有困难的,报经地税部门批准,可减免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
  支持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生产企业认定,如符合条件并通过认定的,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政策。支持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企业参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如符合条件并通过认定的,可以享受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对电子商务企业交易平台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积极研究解决物流企业代理采购、电子商务税收管辖、税务登记和电子发票应用等相关问题。
  (三十)加大对电子商务用地的支持。统筹安排电子商务产业园用地空间布局,优先保障重大电子商务项目用地。对国家和省重点电子商务项目,各地应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保障项目落地。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电子商务企业和园区,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
  (三十一)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对电子商务企业引进高端电子商务人才而产生的有关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可列入成本核算。对一定规模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不受学历、资历、任职资格等限制,破格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资格。加快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支持省重点电子商务产业园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引导用工单位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面向区内就业人员出租。
  (三十二)加大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融资方式,扩大电子商务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积极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缓解电子商务企业抵押担保难;积极探索网络联贷联保等中小企业网络融资产品,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审批和发放效率。
  推动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直接融资,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以各种方式引入风险投资、战略投资,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加快企业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符合条件的可作为省级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在上市申报过程中由省企业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提供“绿色通道”,优先办理有关手续。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参与的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基金。
  (三十三)其他方面政策支持。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电子商务产业,电子商务企业登记注册时,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已有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出资最低限额,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允许电子商务企业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首期缴纳20%,其余2年内缴足。方便电子商务证照办理,对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零售企业用于配送的小型车辆予以办理相关通行证和临时停靠证。完善价格政策,电子商务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企业同质、同量、同价。
  十、加强电子商务管理和服务
  (三十四)加强对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省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协调解决全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成电子商务发展合力。各级政府要加强电子商务的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更好地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作用,全面推进电子商务提升发展。
  (三十五)依法保障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用管理、特殊电子商务业态的市场准入等问题,制订出台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防范机制,切实做好执法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依托网络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传销、诈骗等行为。推进网上经营主体信息公开披露,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广信用产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促进全省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
  (三十六)积极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氛围。开展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建立完善发展评价体系,提升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分析的科学化水平。研究制订电子商务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统计和采集,建立电子商务运行监测系统,将网络零售额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快研究制订电子商务相关标准,出台针对在线支付、安全认证、物流配送等支撑服务环节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大力推进国际通用商品条码、企业代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等级评定,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电子商务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导向和舆论氛围。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六日

  (此件公开发布)